22、防水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⑴
防水混凝土,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,抗渗标号应高于原防水设计要求。掺用的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、减水剂、加气剂及膨胀剂等。水泥砂浆宜掺外加剂或使用膨胀水泥的水泥砂浆,其配合比应就材料组成按有关规定执行。
⑵ 防水卷材、防水涂料及密封材料,应具有良好的弹塑性、粘结性、抗渗透性、耐腐蚀性及施工性能。
⑶ 注浆材料应具有抗渗性高、粘合力强、耐久性好及良好的可灌性。
⑷
渗漏墙面、地面堵修部位的松散石子、浮浆等应清除,堵修部位的基层必须牢固,应用水冲刷干净。阴阳角处应做成半径为50mm的圆角,严禁在阴阳角处留搓。
23、防水混凝土结构、混凝土裂缝渗漏水的堵修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⑴
水压较小的裂缝可采用速凝材料直接堵漏。堵修时,应沿裂缝剔出深度不小于30mm、宽度不小于15mm的U形沟槽。用水冲刷干净,应用水泥胶浆等速凝材料填塞,挤压密实,使速凝材料与槽壁紧密粘结,其表面且低于板面不应小于15mm。经检查无渗漏后,用素浆、砂浆沿沟槽抹平、扫毛,并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做防水层。
⑵
水压较大裂缝,可在剔出的沟槽底部沿裂缝放置线绳,用水泥胶浆等速凝材料填塞并挤压密实。抽出线绳,使漏水顺线绳流出后进行堵修。裂缝较长时,可分段堵塞,段间留20mm空隙,每段用胶浆等速凝材料压紧,空隙用包有胶浆钉于塞住,待胶浆快要凝固时,将钉子转动拔出,钉孔采用孔洞漏水直接堵塞的方法堵住。堵漏完毕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,做好防水层。
⑶
水压较大的裂缝急流漏水,可在剔出的沟槽底部每隔500~1000mm扣一个带有圆孔的半圆铁片,把胶管插入圆孔内,按裂缝渗漏水直接堵塞法分段堵塞。漏水顺胶管流出后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,拔管堵眼,抹好防水层。
24、局部较深的裂缝且水压较大的急流漏水,可采用注浆堵漏,并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⑴ 裂缝处理:沿裂缝剔成V形边坡沟槽,用水冲刷,清理干净;
⑵
布置注浆孔:注浆孔位置宜选择在漏水旺盛处及裂缝交叉处,其间距视漏水压力、漏水量、缝隙大小及所选用的注浆材料而定,间距宜500~10001mm。注浆孔应交错布置,注浆嘴用速凝材料稳牢于孔洞内。
⑶ 封闭漏水部位:混凝土裂缝表面及注浆嘴周边应用速凝材料封闭,各孔应畅通,应试注检查封闭情况;
⑷
灌注浆液:确定注浆压力后(注浆压力应大于地下水压力),注浆应按水平缝自一端向另一端、垂直缝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。当浆液注到不再进浆、且邻近灌浆嘴冒浆时,应立即封闭,停止压浆,按此依次灌注直至全部注完;
⑸ 封孔:注浆完毕,经检查无渗漏现象后,剔除注浆嘴堵塞注浆孔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防水面层。
25、混凝上表面蜂窝、麻面渗漏水,应先将酥松、起壳部分剔除,堵住漏水,排除地面积水,清除污物,其维修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:
⑴
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处深度大于10mm,剔成慢坡形,表面凿毛,用水冲刷干净。面层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后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。
⑵
混凝土蜂窝孔洞,维修时应剔除松散石子,将蜂窝孔洞周边剔成斜坡并凿毛,用水冲刷干净。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后,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捣实,养护后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至板面找平,抹压密实。
⑶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,剔凿深度不应小于15mm,清理并用水冲刷干净。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后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。
26、混凝土孔洞漏水的堵修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⑴
水压较小(水位在2~4mm)、孔洞较大时,采用速凝材料堵漏。漏水孔洞应剔成圆槽,用水冲刷干净,面层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后,应用速凝材料按本规程要求堵塞。经检查无渗漏后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。
⑵
水压较高(水位在2~4mm)、孔洞较大时,采用管引水堵漏。将引水管穿透卷材层至碎石内引走孔洞漏水,用速凝材料灌满孔洞,挤压密实,表面应低于结构面不小于15mm。堵塞完毕,经检查无渗漏水后,拔管堵眼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。
⑶
孔洞漏水水压很大时(水位在4m以上),采用木楔等堵塞孔眼。将水止住,用速凝材料封堵,经检查无渗漏水后,应用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压密实至板面齐平。
27、水泥砂浆防水层
⑴ 防水层局部泅渗漏水,应剔除泅渗部分并查出漏水点,按本规程第5.2节的有关规定堵漏,经检查无渗漏水后。重新铺抹防水层补平。
⑵
防水层空鼓、裂缝渗漏水,应剔除空鼓处水泥砂浆,沿裂缝剔成凹槽。混凝土裂缝应按本规程第5.2.1条规定堵漏。砖砌体结构应剔除酥松部分并清除污物,采用下管引水的方法堵漏。经检查无渗漏后,重新抹防水层补平。
⑶ 防水层阴阳角处渗漏水,可按本规程第5.2.1.1款或第5.2.1.2款的规定堵修,阴阳角的防水层应抹成圆角,抹压应密实。
28、特殊部位
⑴ 变形缝渗漏水的堵修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⑵ 埋人式止水带变形缝渗漏水,应按本规程规定堵漏。变形缝两侧基面应洁净、干燥,重新埋人止水带。
⑶ 后埋式止水带(片)变形缝渗漏水,应全部剔除覆盖层混凝土及止水带(片),按本规程规定堵漏,更换止水带。
⑷
粘贴式胶片变形缝渗漏水,应将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覆盖层及粘贴的胶片全部剔除,按规程规定堵漏。重新粘贴胶片时,基面应平整、干燥。涂刷胶粘剂应均匀,待胶粘剂不粘手时方可粘贴胶片。胶层溶剂挥发后,应用细石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覆盖,覆盖层中间应用隔离材料隔开。
⑸ 涂刷式胶片变形缝渗漏水,可按本规程的要求处理,重新作涂刷式胶片。
⑹
施工缝出现渗漏水,可按本规程规定堵修。防水层的施工缝应留成阶梯形搓。接搓处施工时,应先在原搓面上涂刷一道防水剂或水泥净浆,再分层接槎,最后一层应抹实压光。
⑺
预埋件周边渗漏水,应将其周边剔成环行沟槽,清除预埋件锈蚀,清洗干净并用水冲刷沟槽后,堵修应采用嵌填密封材料、填塞速凝材料或灌注浆液等方法。对于因受振而造成预埋件周边出现的渗漏水,宜拆除预埋件,将预埋位置剔成凹槽,在替换的混凝土预制块表面抹防水层后稳牢于凹槽内,周边应用速凝材料堵塞嵌实,分层铺抹防水层补平。
28、管道穿墙(地)部位渗漏水的堵修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⑴
常温管道穿墙(地)部位渗漏水,应沿管道周边剔成环行沟槽,用水冲刷干净,宜用速凝材料堵塞严实,经检查无渗漏后,表面分层抹压掺外加剂水泥砂浆与基面嵌平;亦可用密封材料嵌缝,管道外250mm范围涂刷涂膜防水层。
⑵
热力管道穿透内墙部位渗漏水,可采用埋设预制半圆套管的方法,将穿管孔剔凿扩大,在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处用石灰麻刀或石棉水泥等填充料嵌填,套管外的空隙处应用速凝材料堵塞。
⑶ 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渗漏水,应先将地下水位降至管道标高以下,宜采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,并做好嵌缝、密封处理。
29、质量要求
⑴ 地下室堵漏修补后不得有渗漏泅湿现象,出现渗漏应重做。
⑵ 堵漏修补部位必须清理干净,用水冲刷,基面应凿毛、牢固,不得酥松不牢及有污物。
⑶ 构造转角处应作成圆角,并有附加层。
⑷ 施工缝、变形缝、套管、穿墙(地)预埋件等渗漏部位,应封堵严密。
⑸ 铺抹水泥砂浆防水层应紧密,表面不得起砂,各层间结合应牢固、无空鼓。